妙品之最:柳公权书法《福林寺戒塔铭》高清拓本欣赏
他于唐元和元年(806年)中进士,最初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,后因书法精湛被穆宗皇帝赏识,拜为右拾遗,充翰林侍书学士,历任多项要职,最终封河东郡公。
他于唐元和元年(806年)中进士,最初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,后因书法精湛被穆宗皇帝赏识,拜为右拾遗,充翰林侍书学士,历任多项要职,最终封河东郡公。
近日故宫博物院“晋唐书法菁华展”的展厅里,发生了件让老书家们哭笑不得的事——一卷千年没露面的唐拓本《新集金刚般若波罗蜜》,居然被年轻观众当成了赵孟頫的“早期作品”。
唐代诗人韦应物《石鼓歌》曾有“今人濡纸脱其文,既击既扫白黑分”句,韩愈《石鼓歌》也曾写“公从何处得纸本,毫发尽备无差讹”,可知唐时就已开始传拓石鼓文,但这些早期拓本都没有保留下来。
在第四套人民币上,“中国人民银行”几个遒劲古朴的楷书大字令人过目难忘。其书法风格,正是取法自北魏名碑《张黑女墓志》。《张黑女墓志》全称《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》。张玄,字黑女。因清朝康熙帝名玄烨,为避圣讳,清人便以其字称呼该墓志,遂成《张黑女墓志》,此名一直沿用
碑拓这种方法最早始于唐初,经宋元明清历代之发展,迄今已1400余年。在没有照相、影印技术的一百多年前,拓碑技术一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,许多珍贵的书法作品都是通过拓碑保存下来的。
宋代金石家赵明诚、洪适等人通过收集而来的拓片将武氏祠堂载入著录,这也成为清代至今的金石学者们重塑武梁祠的星星之火;黄易、翁方纲、阮元等人之后,关于武梁祠的研究渐成显学,其学术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逐步增强,成为后人研究汉代画像石的起点。
到了隋唐,书法有了温度和激情,变得润泽起来,法度贯穿在情绪和个性之中。继甲骨文的深邃及沉着、篆法的中正和严谨、汉隶的巧妙与优美之后,唐楷承北朝魏碑之雄健和二王之秀丽,经科举催化定型到个性审美注入的艺术突破,成为书法史上又一高峰。
“石刻线画”一词,是王子云于1956年发表的《唐代石刻线画》一文中首次提出的,这标志着石刻线画进入艺术史的研究范畴。9月20日,一场聚焦石刻线画的展览——“7-10世纪佛教石刻线画”拓本展在北京大观堂艺廊开幕。
“一字一书史,龙源费匠心”,在甘肃省图书馆建馆110周年的重要节点,一场蕴含着深厚文化传承意义的捐赠仪式于2025年9月19日在金城兰州圆满举行。兰州龙文化传媒中心将《千龙字碑廊》拓本一套(共99通)捐赠予甘肃省图书馆,以“千龙拓本墨痕长,文脉相承入陇庠”之姿
金石之声,纸上回响。9月12日,由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自主策划主办、荣获“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入选项目”的《从石间到纸上——唐代石刻拓本书法研究与创作展》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,带观众开启一场穿越盛唐的书法之旅。
大伙儿知道不?咱陕西美术博物馆今天开了个大热闹的展览 ——110 件唐代石刻拓本摆出来了,全是从陕西、河南、山西等地的老石碑上拓下来的宝贝。这可不是普通的毛笔字展览,文旅部特意定为 2025 年精品项目,就因为这些老石头上的字,藏着唐朝怎么从乱世走到盛世的秘密